结核病发病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明显下降。但近10年来在
艾滋病高发区如北美、非洲等地结核病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有卷土重来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另外,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是一个常见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400万新发现痰菌阳性(传染性)及300万~400万痰菌阴性(非传染性)结核病人,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约200万~300万人。3/4病例发生于发民工菜中国家,其排菌病人可占总人口的0。2%~1。0%。在儿童,估计全球每年有130万新病例及50万死亡病例。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新发现1000万结核病人,其中近400万为开放性病人,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40年来结核病发病及死亡增色有显著下降。
寻找
肺结核卷土重来的原因
原因一:
有资料显示,一个未经治疗的排菌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内可传染15~20名健康人。而近10年来,我国每年新登记的菌阳肺结核病人数字与流行病调查结果相比,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尚不足30%!在近日中国防痨协会举行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座谈会”上,专家们疾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早发现并彻底治愈传染性病人,遏制结核病的传播。
原因二:
卡介苗是活疫苗,由于菌苗保存不当、接种技术不妥、小儿个体差异等因素,可能存在无效接种,即卡介苗没有真正种进孩子体内,没有使之获得抗结核菌的免疫力。因此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后应做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应为阳性,如呈阴性则可能是无效接种,应抓紧时间重新接种。
小儿肺结核分为五种类型
I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肺门淋巴结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小儿时期多见。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小儿时期,多为急性播散,其病情重,病死率高。
Ⅲ型浸润性肺结核,包括锁骨下浸润和干酪性肺炎。青少年时期较多见。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它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小儿时期较少见。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小儿结核病的特点是:
一、肺内形成空洞少,以原发综合征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为最多见。大多为轻症,缓慢起病,尤其为大年龄儿童,可没有明显症状;或被误诊为感冒迁延而被忽视。
二、易治愈。若能及早诊断,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病变一般3~6个月开始吸收或硬结,在2年内钙化,所以预后好。
三、易播散。在机体内外环境不利的条件下,如:年龄过小、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时,病变可以进展或恶化,易引起血行播散而发生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该二种病常为小儿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儿肺结核临床表现
结核病小儿往往都有长期低热、咳嗽、食欲差、消瘦、盗汗、疲劳等表现,重症病儿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结核性脑膜炎如未及早治疗,可留有肢体
瘫痪、精神和行为异常、智能低下等后遗症。
一、结核过敏表现
如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瘰疬样面容、结核性风湿病等。
二、发热
起病急者可伴高热、热型波动甚大,常为严重的进行性结核的表现,如粟粒型结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数病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著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发热明显,但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为结核病的特点。
三、神经系统症状
如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以及盗汗、颜面潮红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四、慢性中毒症状
如食欲不振、消瘦疲乏无力、性情改变、
发育迟缓等。
五、呼吸道症状
除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阵发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以及胸腔大量积液可引起相应症状及体征处,一般呼吸道症状不多。可无或甚少阳性体征表现。呼吸道症状、体征与X线改变不一致为其特点。
六、全身淋巴结肿大
早期结核中毒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质软。慢性结核中毒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供诊断参考。
诊断小儿肺结核重要实验
1、X线检查
胸部X线平片检查,是早期发现结核病的有方法之一,正位平片,必要进配合侧位及断层摄片,可检出的病变的类型、范围和病灶活动情况,并可与非结核性疾病相鉴别,定期复查可了解治疗效果,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