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身表现 猫抓病常常有被猫抓咬或密切接触猫的病史,一般在3~7d后在抓咬处局部出现皮肤非化脓性炎症,如红斑或丘疹;继之出现头面部肉芽肿性或化脓性淋巴结病变。主要全身表现有低热、头痛、
寒战、全身乏力、不适、厌食、恶心或呕吐等。由于猫抓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不需治疗,仅有少数患者发生淋巴结外转移,引起全身病变,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骨髓炎、心内膜炎、脑炎、脑膜炎或脑动脉炎,此种情况更常见于
艾滋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
2 眼部表现 猫抓病的眼部病变较少见到,主要表现有视神经视网膜炎、结膜炎或视网膜血管炎症等,主要症状有眼前一过性黑影或中心视力下降,也有少数患者不出现视力障碍。
2.1 Leber视神经视网膜炎 Leber于1916年首先描述这类眼部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盘
水肿和黄斑部星芒状渗出,并将其命名为视神经视网膜炎。Dreyer1984年报告27例此类患者,并命名为Leber特发性星芒状(idiopathicstellate)视神经视网膜炎,现已证明其病因多为巴尔通体感染。因此,Kerkhoff等又将眼部猫抓病命名为拟眼巴尔通体病(presumed ocular bartonellosis)。猫抓病的最常见、最典型的眼部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常出现于全身感染症状后1~2wk,眼底表现为视盘及视盘周围水肿,并伴有黄斑部水肿及星芒状渗出。有时可出现局灶性或多灶性灰白色视网膜病灶。视野检查可出现生理盲点扩大、中心或傍中心暗点。瞳孔检查可出现相对性瞳孔传入缺陷。经过一段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恢复大部分视力,少数患者遗留有视盘灰白色和黄斑部星芒状渗出,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有时患者表现为单纯的视盘炎或不伴有视力下降的
视盘水肿。Fish等报告1例视盘周围血管瘤病(peripapilliary angiomatosis)病人,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视盘周围小血管纡曲扩张、乳头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脱离、视网膜有散在出血和浸润性病灶。经抗生素治疗后视网膜下浆液吸收,部分视力恢复。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时,可出现一些眼部症状,如眼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视盘水肿或视野缺损等。
2.2 Parinaud眼腺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单侧滤泡性结膜炎、同侧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和低热三联症。主要症状有结膜红肿、充血和有分泌。此综合征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猫抓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2.3 葡萄膜炎 Soheilian等[报告1例中间部葡萄膜炎患者,眼部表现为眼底中周边部的视网膜血管周围渗出并蔓延至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出现细胞,视盘和黄斑部均无异常。Rothova等测定138例各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结果9例阳性,其中8例为全葡萄膜炎。
2.4 视网膜病变 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眼底表现为单灶多灶性视网膜血管炎症,可伴发或不伴发于视神经视网膜炎症。还可出现视网膜下灰白色的限局性浸润性病灶,伴有散在性点状出血。其他少见表现还有视网膜结节、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分支动脉(或静脉)阻塞等。
2.5 黄斑部浆液性脱离 Zacchei等报告1例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患者,并不伴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提示当患者有接触猫的病史或出现猫抓病的全身症状时,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有可能归因于猫抓病。
2.6 其他表现 猫抓病的其他眼部病变还有坏死性或结节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结膜血管瘤病、前房或玻璃体炎性细胞、多灶性脉络膜炎等。
(责任编辑:许学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