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常用的结核菌素为结核菌的纯蛋白衍生物,简称PPD。人体感染结核菌一段时间后,结核菌素即可显示阳性反应。其中自然感染的结核菌素反应甚至可保持终生阳性,而未感染过结核菌的人即使多次试验也不出现阳性反应。基于这一原理,结核菌素被广泛用于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结核感染、结核病的鉴别诊断、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考核接种效果,还可以用于判定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
您如果结核菌素阳性,只能说明您已经感染了结核菌,是否得了结核病,还需由医生综合您的临床表现、痰液细菌学检验和x线检查等进行分析,作出最后判断。
我国使用的结素先后有旧结素(OT,Old Tuberculin)与纯结素(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OT为结核菌液体培养基中提取的含结核菌体蛋白及代谢产物的物质。PPD则为由结核菌菌体制取的纯蛋白衍生物,无非特异性反应。原用丹麦产PPD--RT23,现用我国自行研制的PPD-T与BCG-PPD。使用时用5u于前臂屈侧0.1ml皮内注射,48--72小时看反应,硬结纵横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细胞免疫参与反应,但体液免疫也参与,如反应时血清IgE也增高。
结素试验的应用指征有以下几方面:一、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结核感染率和年感染率;二、用于判定BCG接种是否成功(结素阳转);三、化学预防对象的筛选,如儿童、青少年中结素强阳性或新近阳转者;四、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现一般认为5u结素首次皮试如阴性,一周后再次皮试以观其复强反应,如仍阴性一般作为无结核感染。如来年再试阳转应作为新感染者可据条件给予化学预防(预防性化疗)。如为鉴别诊断,则复强阴性反应者一般可作出排除结核感染的诊断。但临床应用时还应排除某些假阴性的原因。
如5u出现一般阳性反应或强阳性反应表示结核感染,不能肯定是否患活动性结核病。但如高稀释度如1u出现强阳性反应(硬结≥20mm或出现
水泡、坏死),或0.1u出现一般阳性反应(硬结≥5mm)一般都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结素试验对婴幼儿诊断价值高于成人,因其自然感染率尚低。一旦阳性(如已种BCG,反应>15mm可认为自然感染)应视为新近感染。3岁以下5u强阳性反应应视为有活动性结核并给予治疗。
(责任编辑:谢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