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

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弥漫性浆细胞肉瘤) 疾病

疾病首页 疾病知识 在线问诊 找医院 找医生 找药品 文章解读

Ⅰ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就诊指南

典型症状

斑丘疹 不规则热 弛张热 淀粉样变性 肝脾肿大 高热 呼吸困难 稽留热 咳嗽 咳痰

  • 建议就诊科室:

    内科 免疫科 儿科学 小儿免疫科

  •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 传染方式:

  •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常见问诊内容

类风湿因子 尿常规 溶菌酶 浆细胞 血常规 大生化检查 免疫学检测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及血沉: 大部分病人有中或重度贫血,多数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常增多,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约1/3的病人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109/L,有时血小板减小,血沉增快。 2.尿常规 : 与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或淀粉样变病重叠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 3.生化检查: 1/4的病人血清LDH升高,部分病人溶菌酶 升高,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 4.免疫学检查:在活动期,γ球蛋白增高,半数呈多株性高γ球蛋白血症,主要是IgG,IgM升高,Coomb试验,冷凝集素,类风湿因子 呈阳性,E-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DNCB试验多数降低。 5.X线检查: 胸片显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中度肿大,也可显示肺实质浸润和主要位于两下肺野的弥漫性,网状或小结节影,病灶融合可出现片状或斑片状影,少数病人可出现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 6.淋巴管造影:多显示内脏淋巴结肿大,伴有泡沫样外观。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凡临床上遇到中老年病人起病急剧,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有时伴有发热和皮疹,并且具有血沉增速 ,γ-球蛋白明显升高,即应高度怀疑本病,应行淋巴结活检,Luks提出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如下: ①小血管呈分支状增生,管壁增厚,PAS反应阳性。 ②免疫母细胞及浆细胞增殖。 ③淋巴细胞减少及细胞间嗜酸性物质沉着,以上改变见于整个病变的淋巴结,对本病具有特异性,以上3项典型而又病变明显时,才能诊断为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 若病变不典型,Luks又提出了下面2个附加条件: ①病变波及整个淋巴结,并有瘢痕形成而使淋巴滤泡消失。 ②就整个病变来看,具有淋巴细胞减少的特征。 鉴别诊断: 1.恶性淋巴瘤 : 尤其是霍奇金病 ,酷似本病的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有斯-李(Sternberg-Reed)细胞,无免疫母细胞增生,而免疫淋巴母细胞病有PAS染色阳性,有管壁增厚的分支状小血管增生及细胞间PAS阳性的嗜酸性无定形物沉着三联症,是其鉴别的要点。 2.药物反应: 药物反应与本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完全相同,但药物反应一般无显著的高γ-球蛋白血症,贫血 也少见,淋巴结活检也无血管增生及多种免疫反应细胞增生。 3.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又名淋巴结错构瘤,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炎症反应性增生,临床特征与本病相似,但发病年龄轻,肿块常见于胸内,特别以纵隔肺门多见,直径可达10cm以上,病理上主要为浆细胞 增生,淋巴结结构正常或仅有部分被破坏,增生的血管集中于滤泡生发中心,而且血管有透明变性。 4.特发性高γ-球蛋白血症: 主要见于青年男性,临床症状与本病十分相似,血清中无M蛋白,淋巴结活检病理改变为浆细胞明显增生,可有生发中心血管轻度增生,但淋巴结结构基本完整。 5.Oehlert慢性多潜能性免疫增生综合征: 其临床和病理均有与本病相似之处,在病理上,其包膜及包膜周围有坏死性血管炎,淋巴结的小动,静脉内有炎性变,有时可波及髓质及皮质旁区,淋巴结外的中,小动脉有弥漫性栓塞及节段性坏死。

猜你感兴趣

相关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